易罡北海杂诗集
(一)
午夜乘舟出海安,
凌晨五时见海滩;
红日初升水天灿,
直奔钦州去招商。
易罡29岁,撰于1991年夏,从海口到钦州考察,初到北海,印象不深。
(二)
秋夜举家北部湾,
路逢月晖洒海上;
海风吹来阵阵咸,
熹微已进钦州港。
易罡30岁,撰于1992年秋,从海口经过北海到钦州任专员助理,报到路上。
(三)
得缘遇见孙穗芳,
来桂探访钦州港;
中山孙女带儿郎,
陪同北海踏细浪。
易罡撰于1993年初夏,陪同孙穗芳考察钦州,随其两儿子到北海逛银滩,访问市领导。
(四)
辞别八桂京城移,
又到北海拜书记;
观海看潮心澎拜,
问君归时未有期。
易罡32岁,撰于1994年夏,调北京前夕。
(五)
陪同会长调研桂,
先到柳州再北海;
见到老友旧相识,
钦州摇变北方佬。
易罡36岁,1998撰北海,陪同郭济会长调研。
(六)
春节从滇到北海,
春光明媚百花开;
人流密集无车票,
南宁回京凭鬼才。
易罡55岁,2018年,二十年后到北海,山河无恙人已老,海边全是房地产公司海景小区。买不到票,乘长途公共汽车7小时,到南宁机场,等八个小时,第二天早上回到北京上班,真折腾的够呛。
(七)
人到六十已退休,
颐养天年无事忧;
正逢新冠病毒侵,
再到海边懿身心。
病毒三年真够劲,
变幻莫测专伤人;
老人身心尽软肋,
攻击弱处精准狠。
易罡60岁,2022撰于北海租寓中,初算已到北海近二十次,此次养身体多待几日,让海风荡涤心灵,到北海得到戚友帮助照应,甚慰。午觉醒来,感而述之。
2022年董宅将进入保护与挖掘,挖掘与发展工作进入第二阶段。随着太原理工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南开大学等相关研学基地再董宅落地。未来工作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。
中华大地上的院落式古民居,记载着一个个家庭成百上千年的根魂历史,是留住“美丽乡愁”不可再生的物质基础,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。从自身实际出发,探索非保护名录内乡土建筑的合理化保护之路,是山西祁县董宅业主思考和实践的地方。自2017年项目启动以来,已完成了专家考察评估、历史研究、小院故事撰写、数字化测绘保护、古建筑维修、小院活化利用等多个环节,增强了亲友的自信心和凝聚力,促进了家风的传承,故本文记录以供参考。
Copyright © 2023 3kua.com 董宅保护与修缮——全国首个数字化民宅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备15056607号-1
未经许可请勿自行使用、转载、修改、复制、发行、出售、发表或以其它方式利用本网站之内容